英文名:“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
Knowledge Transfer(4th ICET)” 
          合肥學院、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、安徽省環境科學學會、德國羅斯托克大學、哥廷根應用科學大學等分別于2006年5月,2008年6月和2010年5月在中國安徽省合肥市成功舉辦了三屆“環境技術與知識轉化國際會議” (英文名:“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)。大會邀請過世界知名學者奧地利里奧本礦山大學Karl E.Lorber教授、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再生資源功能研究中心主任Martin Faulstich教授、國家友誼獎獲得者—德國羅斯托克大學Michael Nelles 教授、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Bernd Bilitewski教授、國家友誼獎獲得者—德國環保顧問Bernhard  Raninger教授、美國辛辛那提大學Makram T. Suidan教授、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成家楊教授,以及歐盟駐北京辦事處、GTZ駐北京辦事處和來自德國、奧地利的相關企業和專家,來自亞洲的韓國、泰國、越南,以及國內中國科技大學、南京大學、同濟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的著名學者教授都做了主題發言,獲得了很好的學術影響。三次會議都出版了論文集,其中第二屆和第三屆會議論文集的全部論文收錄于EI。
  在總結前三屆會議的經驗基礎上,經過協商決定由合肥學院、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、合肥市科技局、安徽省省環境科學學會、德國羅斯托克大學、德國哥廷根應用科學大學、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聯合舉辦“第四屆環境技術及知識轉化國際會議” (英文名:“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” (4th ICET)。該會議定于2012年5月24-25日在中國安徽省合肥市舉行。會議將秉承前三屆的會議宗旨,繼續為國際環境技術及知識轉化提供發展平臺,同時進一步擴展環境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,將為廣大專家、學者和企業提供更為廣泛的交流機會。
  會議議題如下:
  一、歐洲、美洲及亞洲相關的環境管理
  二、固體廢棄物管理與處置
  三、水資源的利用和廢水處理
  四、再生能源的研究
  五、國際環境領域合作的戰略和發展趨勢
  征文說明:
  組委會現進行征文活動,歡迎從事環境保護領域的政府官員、教育、科研和企業界人士積極參加,踴躍投稿。本次會議論文將收編成集,繼續申請EI或CPCI檢索收錄。參會論文請通過電子郵件形式發往cetk@yahoo.cn呈交。為保證本次會議論文的收錄申請工作順利完成,請各位作者嚴格保證所投論文質量。
  參會論文請于2012年3月15日之前通過電子郵件形式發往icet_isee@yahoo.cn呈交。稿件要求一律用英文撰寫,格式見附件。
  會議收費說明:
  本次會議會務費600元/人(不包含住宿費),在校研究生持有效證件減半;論文發表費1200元/篇。(匯款方式在論文錄用后另行通知)
  聯系方式:
  合肥學院中德環境技術轉化中心
  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
  安徽省固體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
  城市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
  聯系地址:
  中國安徽省合肥市黃山路373號, 郵編230022
  聯系人:馬甜甜 老師 +86-(0)551-2158150
  吳 克 教授 +86-(0)551-2158448 
  俞志敏 教授 +86-(0)551-2158456
  傳真: +86-(0)551-3635609
  E-mail: cetk@yahoo.cn(論文呈交)
    附件
  論文格式:
  論文構成及順序:
      Title(題目)→Authors(作者)→Affiliations(單位)→Abstract(摘要)→Keywords(關鍵詞)→Text(正文)→References(參考文獻)
  紙型:A4    方向:縱向
  頁面設置:頁邊距:上2厘米,下2厘米,左2厘米,右2厘米,頁眉1.5厘米,頁腳1.75厘米
  字符間距設置:
  縮放:100%   間距:標準   位置:標準   選中“調整字體的字間距”:1   選中“如果定義了文檔網格,則對齊網格”
  字體和字號:
  題目:Times New Roman,四號,居中,加粗,所有實詞首字母大寫
  作者:Times New Roman,五號,居中,姓所有字母大寫,名首字母大寫
  作者單位:Times New Roman,小五號,不同單位間用分號分隔,居中,要標明二級單位(大學:院系;研究院所:處、室等),居中,多單位在作者右上角標阿拉伯數字區分
  摘要和關鍵詞:Times New Roman,小五號;關鍵詞間用分號分隔;關鍵詞首字母小寫,關鍵詞3~8個
  一級標題:小4號,times new roman字體,加粗,所有實詞首字母大寫;靠左頂格
  二級標題:5號,times new roman字體,加粗,所有實詞首字母大寫;靠左頂格
  三級標題:5號,times new roman字體,第一個詞首字母大寫;靠左頂格
  正文部分:五號,Times New Roman字體;
  圖題、表題:小五號,加粗,Times New Roman字體;第一個詞首字母大寫;圖序、表序用Fig.1、Table 1
  圖、表中文字用小5號times new roman字體,量與單位之間用“/”間隔
  圖注與說明、表注與說明:小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
  表格式:
  1)采用三線表。2)表序與表題之間空2格,其間不用任何點號。3)表身內無數字的欄內,應區別情況對待。“空白”代表未測或未發現,“—”(一字線)或“…”代表無此項(即客觀上不存在),“0”代表實測結果為零。4)先見文字敘述,后見表格。
  其他說明:
  1)整篇文檔不分節。2)不加頁碼。3)不加頁眉。4)文中不要作圖文框。5)各級標題上不能標注文獻。6)“基金項目”放在首頁頁腳(word中操作:插入“腳注和尾注”),給出項目編號。7)英文中沒有“。”(應該用“.”)、“、”(應該用“, ”)、“~”(應該用“–”)、“《》”(應該用斜體)等標點符號。
  參考文獻:
  1)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必須在引用處右上角標注,如:[1]、[1,5,8]、[2-5]。2)參考文獻在文后用英文著錄,著錄格式見規定格式(順序編碼制),小5號times new roman字體;中文文獻標“in Chinese”,日文文獻標“in Japanese”,其他語種同。3)文獻作者全部列出。應姓前名后,姓、名首字母大寫,姓、名之間不用逗號。名可縮寫,不加縮寫點“.”。
  參考文獻著錄內容要求
  1 專著、書籍
  【格式】序號 責任者. 書名. 其他責任者(如編者、譯者,供選擇). 版本(第1版不寫). 出版地: 出版者, 出版年. 頁碼
  [1]        Bird R B, Stewart W E, Lightfoot E N. Transport Phenomena. New York: John Wiley & Sons Inc, 1960. 75
  [2]        Burton J J, Garten R L. New Catalytic Materials. Lin Xiping, tran. Beijing: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, 1984. 45(in Chinese)
  2 期刊論文
  【格式】序號 析出責任者. 析出題名. 刊名, 出版年, 卷號(期號): 起止頁碼
  [1]        Henry R C, Lewis C W, Collins J F. Vehicle-related hydrocarbon source compositions from ambient data: the GRACE/SAFER method. Eniron Sci Technol, 1994, 28(5): 823~832
  [2]        Liu Xiaoli, Li Hongzhi.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(DDT) in aluminum dust-air mixture.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, 1996, 15(3): 217~228(in Chinese)
  3 會議論文
  【格式】序號 析出責任者. 析出題名. In: 文集編者(后加ed或eds). 文集名. (供選項: 會議名, 會址, 開會年.)出版地: 出版者, 出版年. 起止頁碼
  [1]        Ma Tingxi, Lu Xueshu. Computer aided analysis of the penetration of mounted tillage implement. In: Zhang Wei, Guo Peiyu, Zhang Senwen, eds.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: Vol I. Beijing: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, 1992. 157~160(in Chinese)
  [2]        Lauchi A. Cacium, salinity and the plasma membrane. In: Leonard R T, Hepler R K, eds.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.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es Symposium Series. Rokville MD, 1990. 26~35
  4 學位論文
  【格式】序號 責任者. 題名. 碩士或博士論文. 學位授予地: 學位授予單位, 年份
  [1]        Young L C.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Collocation to Laminar Flow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Monolith Converters. Ms D Thesis. Washington: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, 1974
  [2]        Wang Yajun. Study on Monolithic Catalyst and Catalytic Converter. Ph D Thesis. Beijing: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 2000(in Chinese)
  5 專利
  【格式】序號 專利申請者. 專利題名. 專利國別(或地區). 專利號. 出版日期
  [1]        Larsen C E, Trip R, Johnson C R. Methods for Procedures Related to the Electrophysiology of the heart. US Patent 5 529 067. 1995-01-25
  [2]        Zhang F M, Shu X T, Shi Z C, Wang W D, Qin F M, Wang X Q. A Pentasil-type Molecular Sieve Containing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. CN 1211469A, 1998(in Chinese)
  6 報紙
  【格式】序號 責任者. 題目. 報紙名. 出版日期(版次)
  [1]        Xie Xide. Creating new way to study. People’s Daily, 1998-12-25(10)(in Chinese)
  [2]        Specter R B. CFCs may be destroyed by natural process. Washington Post, 1989-08-07(Sect A: 2)
  7 科技報告
  【格式】序號 責任者. 報告題目. 報告號. 出版地: 出版者, 出版年
  [1]        Gough P S.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the Interior Ballistics of the Electrothermal Gun. AD-A268583, 1993
  [2]        Chescheir G M, Westerman P W. Rapi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Fertilizer Value of Livestock Manures. ASAE paper No.84-4082. Michigan: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, 1984
  8 標準
  【格式】序號 責任者. 標準名. 標準編號. 出版年
  [1]        APHE. Standard Methods for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.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, Washington, DC, 1985
  [2]       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. Standard of Environmental Noise of Urban Area. GB 3096-93, 1993(in Chinese)
  7 電子文獻
  【格式】序號 責任者. 文獻題名. 出處或可獲得地址, 發表或更新日期/引用日期
  [1]       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eople’s Republic of China. China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: 2001. www.chinawater.net.cn, 2002
  [2]        Chaplin M. Guar gum. www.sbu.ac.uk/water/hygua.html, 2003
   
			
		 
				


